【新华网】2016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专访杨震校长:互联网社会良好运转需要法律规范
2016年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直播间。图为访谈现场。新华网 卢志佳摄2016年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直播间。图为杨震在访谈现场。新华网 卢志佳摄 嘉宾简介:杨震 全国人大代表,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南京邮电大学校长。 访谈实录: [主持人]
【光明网】:杨震代表:尽快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接受光明网和中国人大杂志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应尽快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的工作,保护个人隐私。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保护互联网上的个人隐私成了当务之急。杨震表示,相关部门都已经意识到这种状况,也出台了很多规定,但这些规定政出多门,没能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因此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尽早立法。 杨震指出,个人隐私不仅需要国家立法保护,更有赖于个人加强自我保护
【光明日报】集中力量办大事
【金陵晚报】南邮:我和新合有个“约会”
金陵晚报讯(记者 沈欢欢通讯员 刘晓晨)在每个周六的上午,总是能看到三五成群的“红马甲”穿梭在甘家巷老街上,村民朋友们谈起“红马甲”,无不竖起大拇指点赞。这是新合村团总支与南京邮电大学青志联联合开办的“助力未来”二对一家教补习活动。据悉,家教期间,志愿者与孩子们相处融洽,化身为孩子们的大哥
【新华日报】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
【中国江苏网】中美专家聚宁共促高等教育“相向运动”
中国江苏网3月4日讯(通讯员 张前 记者 罗鹏)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刻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颠覆高等教育原有办学模式,并可能挑战大学的生存,高等教育改革已是世界性的命题。3月3日上午,为期两天的中美高等教育改革国际论坛在南京邮电大学新海燕策略研究行,来自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敦分校、江苏省教育厅、南京林业大学、盐城工学院、淮海工学院、常州机电
【江苏教育频道】中美高等教育改革国际论坛在宁新海燕策略研究行
【新浪江苏】聚焦中美教育论坛: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之路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聚焦高等教育。当今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3月3日上午,2016中美高等教育改革国际论坛在南京邮电大学新海燕策略研究行,来自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敦分校、省教育厅、南京林业大学、盐城工学院、淮海工学院、常州机电学院等领导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据了解,此次高等教育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中美教育的专
【中国社会科学网】实现阅读推广的个性化服务
实现阅读推广的个性化服务 ——访南
【新华日报】头版:百岁老红军 除夕传家训
“往右挪一点,再往下面拉一点,好了!贴吧。”2月6日,除夕前一天,当记者抵达老红军、八路军老战士、南京邮电大学首任院长秦华礼的住处时,他正在指挥小女儿秦志红贴春联。身着红色唐装的秦老,满面红光,喜气洋洋。 虽已104岁高龄,秦老却眼不花耳不聋,说起话来思路清晰:“1
【新华网】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朱洪波:物联网引领社会发展新方向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发展动力,带动了金融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不过,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大数据的处理也引发了众多安全隐患。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局?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朱洪波日前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对此进行了探讨。
【江苏教育报】二版头条:让“知识环”成为“创新链”
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让“知识环”成为“创新链”1月18日,记者在南京邮电大学校园里看到不少学生正拖着行李箱往车站赶。已到了放寒假的时间,但该校物联网科技园内仍有不少学生在埋头研究项目。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由南邮牵头成立的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坐落于该园。“我的同学基本都回家了,但因为中心这边的项目还没完成,所以我打算2月初再回去。”该校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二学生陈佳敏对记者说。那么,陈佳敏口中的中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又有哪些吸引学生留下的魅力呢?独树一帜的协同创新高地 说到南京邮电大学,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通信达人”“计算机牛人”“创新高手”这样的字眼,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就是培养此类人才的高地。据悉,该中心现有成员单位31家(包括11所高校、6家骨干企业、5所科研院所、4家政府机构、3大电信网络运营商、2个物联网区域组织),其依托南邮物联网优势学科,汇聚优势资源,探索打破人力资源管理和资源配置“壁垒”的机制体制改革,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据介绍,南邮于2009年成立全国第一个物联网学院,重点培养物
【新华网•新华访谈】物联网时代的新局与困局
【江苏科技报】专家为江苏“大脑计划”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