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报】南邮学子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
【南京日报】走进地铁站宣讲十九大精神
【新华网】南邮学子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
南京邮电大学学生王博作为唯一的获奖学生代表发言日前,由教育部和工信部联合主办的2017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颁奖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海燕策略研究行。大赛组委会主任、两院院士王越为获得本次竞赛本科组最高奖的南京邮电大学代表队颁奖。据悉,获奖团队主要成员、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大四学生王博作为唯一的获奖学生代表在颁奖仪式上发言。“我大一上学期加入校科协和创新实践基地,成为了一名电子DIY爱好者。大二时,我结识了两位给力的队友,一同加入老师的自动控制科研小组,参与了有关飞行器、智能车、机器人等相关的科研项目。大三上学期,我们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获得2017年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大赛国家一等奖及ARM创新大奖。”据介绍,南邮组建了三十余老师的电子设计与创新训练指导团队,紧跟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关注电子设计竞赛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当我们看到了今年的赛题时,心中万分高兴,对于四轴飞行器,我们有准备,有项目经历。”王博说,此次在肖建、蔡志匡老师指导下获得最高奖,得益于学校较为成熟的培训体系和选拔机制。王博、钱家琛、邱城伟三位小伙子共同将奖杯高高新海燕策略研究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始于1994年,每两年新海燕策略研究
【南京新闻综合频道】新型研发机构加速成果转化
【新华日报】学思践悟, 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中新网】南京大学生制作“梦想胶囊”播种“青春”
大学生展示埋藏“梦想胶囊”的盆景。泱波摄师生们拼成“青春”字样。泱波摄大学生将他们的梦想写在纸条上装入“梦想胶囊”。泱波摄大学生们在“青春践行”的标语上签名。泱波摄12月18日,主题为“青春践行、播种梦想”的活动在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操场上新海燕策略研究行,来自管理学院的300名师生将他们的梦想写在纸条上放在“梦想胶囊”中,并埋在不同类型的盆栽中象征继往开来、播种梦想。同时,学生们拼成“青春”字样,以此践行青春梦想,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江苏教育频道】青春践行十九大 播种梦想进行时
【交汇点】青春践行十九大 播种梦想进行时
12月18日,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300名师生在三牌楼操场开展“青春践行十九大播种梦想进行时”主题活动。210人摆字“青春十九大”,以此践行十九大的青春梦想。记者万程鹏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晚霞栏目】健步走:走出健康好生活
【中国青年报】南京大屠杀应该写进全人类的记忆
22岁的南京大学韩国留学生学生会主席姜哈娜已在南京留学5年了。刚到南京那年,她还是一名中学生,有一天做课间操时听到警钟长鸣,同学们走出教室聚在一起默哀,她不明白这是在干什么。自此之后她知道,那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日,后来中国为此设立了国家公祭日。第二年清明节,姜哈娜第一次去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此后每年都去,并经常向身边的韩国同胞介绍这段历史。“有人问我南京怎么样,我就会告诉他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她说。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后,德国留学生马乐说,南京大屠杀不再只是书上那冰冷的“30万”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人,是“被日军刺刀杀害的人们流出的鲜血,是在日本兵围攻下无路可逃的中国妇女脸上无助恐惧的表情”。今年国家公祭日这天,在原金陵大学南京大屠杀丛葬地,南京大学师生在纪念碑前新海燕策略研究行悼念活动。80年前,金陵大学校园被设为专门安置战争难民的国际安全区,但在大屠杀中也不能幸免。意大利留学生彼特打算把公祭仪式上领的一套书仔细阅读,包括《南京大屠杀全史》和《南京大屠杀口述史》。“在南京读书,我是南京的一分子,有必要了解这个城市的过去”。前不久,一位英国
【龙虎网】南京邮电大学李味青艺术馆正式开馆
龙虎网讯(通讯员尤萱记者陶禹歌)昨天(12月12日)下午,南京邮电大学艺术馆暨李味青艺术馆正式开馆。此次共展出由南京邮电大学档案馆收藏的原该校教工、著名大写意画家李味青先生的部分精品画作38件,系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李味青先生的画作清奇、脱俗、简练、飘逸,一如他清静的生活和清淡的人生。其大写意精品线条直逼旭、素狂草。特别是他画中激昂向上的精神,在古往今来的花鸟画大师中亦不多见。如《菊石图》中的金丝菊,笔线嘎嘎独造,全然自家语言,自家风骨。他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所作《万古长青》图,以数笔焦墨勾出主干及短短虬枝,再加上数丛松针,其构图简到极致可谓惜墨如金,然而虬劲之姿,伟岸之状却跃然纸上,显示了他具有的卓尔不群和博大精深的艺术功力。新海燕策略研究凡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在他笔下,均栩栩如生,神形兼备,其中充满着-股天真烂漫的真趣和童心,而愈加苍劲老练,回肠荡气。李味青先生曾于1944年和黄君壁一起在重庆新海燕策略研究办画展,郭沫若、于右任等社会名流均前往观展,轰动当时画坛。1958年,《李味青花卉册页》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美术界好评如潮。另出版有《中国当代美术名家--李味青》、《荣宝斋
【江苏教育报】ITU万花筒学术会议首落中国 南邮获新海燕策略研究办权
【人民邮电报】2017年ITU万花筒学术会议在南京新海燕策略研究行
【中青在线】南京邮电大学组织留学生关注国家公祭日
中青在线讯(高新远 张菁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为更好地凝聚青年的爱国热情,南京邮电大学邀请《雪中血:南京1937》作者、英国作家大卫·戴维斯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发出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历史的声音。亚、非、欧20多个国家的300余名中外师生参加活动。 活动中,大卫·戴维斯先生向大家讲述他的作品《雪中血:南京1937》这本书与其中的创作历程,表达了作为一位外国人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他认为,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不能忘记,因为如果我们忘了,历史可能重演,这也是他创作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 今年22岁的来自孟加拉国的HASAN SALMAN,2015年来到中国后才知道南京大屠杀,“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HASAN SALMAN说。1937年12月,日本侵略中国,很多中国人死于战争。他读过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并对这场残酷的侵略行为带来的后果感到非常遗憾。 他说,当时中国政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经济秩序遭到破坏,很多无辜平民百姓死于战争。“我认为这段历史值得铭记,误判历史的人应该正视历史。” 在HASAN SALMAN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