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国际电信日”来临之际,由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撰写的我国首部《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发行。
“近年来,利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诈骗犯罪活动呈高发态势,犯罪涉案链条长,团伙组织严密,诈骗手法逐步升级且更趋隐蔽,受害群体已覆盖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段,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据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蓝皮书》主编王春晖教授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指出,“网络诈骗案件越来越多,作案手段花样翻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也提醒我们,在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时,必须警惕风险蔓延”。王教授介绍,《蓝皮书》紧紧围绕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中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保障及存在问题”,系统研究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其中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现状、犯罪特征、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实名制”背后的“记名制”等现象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开户模式,发布了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十大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与对策,包括提出制定专门的“信息通信消费者保护条例”以及设立“国家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周”等。
《蓝皮书》全面总结和分析中国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近十年来,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1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万多起,群众被骗40多亿元;2012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万多起,群众损失80多亿元,比2011年分别上升70%、100%;到了2013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已达30余万起,涉案诈骗金额100多亿元;2014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达到40余万起,造成了107亿元的财产损失。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仅2011年到2014年的几年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量翻了4倍,群众损失翻了2.5倍,可谓触目惊心。2015年我国共发生59.9万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222亿元。据初步统计,仅2016年1~7月,全国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损失共计114.2亿元。2016年前10个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3万起,收缴赃款赃物价值人民币23.8亿元,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8.7亿元。目前,在各种政策“组合拳”下,电信网络诈骗的发展势头初步得到控制,但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蓝皮书》指出,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统一部署下,按照“突出重点、技管结合、落实责任、标本兼治”的总体工作思路,突出源头治理,强化责任落实,全力以赴推进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各项工作。全国信息通信行业站在服务国家政治大局、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认识,坚决落实党中央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当成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行业主管部门多次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现场会议进行部署、动员,组织开展全国十省市大检查和多轮次专项检查。三家运营商作为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重要责任主体,立即采取行动,不等不靠,不打折扣,坚决贯彻落实。从通信行业源头治理入手,查找漏洞,建立防线。全国信息通信行业上下一心,开展了一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攻坚战。
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中国电信建设了集团—省两级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体系,主动防御、提前拦截异常话务,仅2016年就为用户挽回潜在经济损失约8.5亿元人民币。根据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新海燕策略研究报受理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电信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连续4月诈骗电话被新海燕策略研究报件次呈环比下降趋势,月环比平均下降幅度为34%。中国联通为用户挽回经济损失约6.8亿元,同时加强重点业务治理,全面规范整顿“400”等重点业务,截至2016年年底,累计清理“400”号码61万余个,清理语音专线1.3万余条,清理“一号通”业务9883户。中国移动2016年第四季度被新海燕策略研究报的诈骗号码环比下降34.2%,在重点业务整顿规范方面,中国移动各省公司已完成对语音专线、“400”存量客户的全面清查工作,自2016年10月以来,中国移动已关停语音专线约4000条;关停“400”号码6.4万个,关停或迁移“一号通”类业务用户6万个。针对语音专线业务带来的骚扰电话,中国移动建立了语音专线集中管控平台,2017年1月监控处理呼叫3591.97万次,有效降低了专线业务骚扰电话的产生。
《蓝皮书》发布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十大典型案例。对2010年至今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进行了数据检索,依据案件传播力、影响力、严重性等因素,参考公安部公开的48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类型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筛选出十大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类型,包括: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代考、改分诈骗案;网购退款诈骗案;娱乐节目中奖诈骗案;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案;QQ冒充好友诈骗案;医保、社保诈骗案;钓鱼网站诈骗案;订票诈骗案;贷款诈骗案。
《蓝皮书》对2011——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舆情进行了分析。通过百度搜索引擎的百度指数这一功能,对网民搜索“电信网络诈骗”这一关键词进行监测,汇总了2011—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的整体搜索情况,如图1-2所示。可以看出,2013年以前,电信网络诈骗的关注度较低,偶有峰值出现,在2014年出现爆发事件(汤唯电信网络诈骗事件),之后持续走高。特别是在2016年出现较大的上升,时有波动,在2016年9月出现又一爆发事件。可以看出,网民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关注度逐渐增高,特别是电信网络诈骗相关事件层出不穷,影响力逐渐增大,引发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热议。
图1 2011—2016年“电信网络诈骗”的百度搜索情况
对于关注“电信网络诈骗”的网民,根据百度用户搜索数据,对这一人群的属性进行聚类分析,计算用户所属的年龄、性别以及地域的分布和排名。网民年龄分布如图1-4所示,30~39岁的用户群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关注度最高,占到48%。男女比例上,男性用户占比79%,其关注度远高于女性;从地域来看,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及上海分列搜索排名前五位,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关注度较高。
图2 网民年龄分布
从相关主题分布上来看,用户群体最为关注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是“汤唯电信网络诈骗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14年1月11日,演艺明星汤唯受电信网络诈骗,损失21万元,其热度之高在图1-2中也有所反映(图1-2中的D点),这受明星效应的影响较大。另外,网民关注的事件还有“徐玉玉被骗事件”以及“台湾电信网络诈骗案”等。“电信骗术大全”“最新电信网络诈骗案”也有较高的相关度,这说明广大网民关注电信网络诈骗方面的信息逐渐增加,也正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图3 电信网络诈骗相关主题
《蓝皮书》在研究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中,创造性地提出:在国家层面增设“国家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周”,将全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形为常态,每年都定期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宣传活动,建议国家定在每年8月21日(徐玉玉因电信网络诈骗致死事件)为国家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周起始日。
《蓝皮书》的出版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中国行为法学会、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互联网协会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先生亲自为《蓝皮书》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赵厚麟秘书长在序言中指出,在国际反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形势下,南京邮电大学出版的《蓝皮书》是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内容,提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建议,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与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