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前 记者 俞月花)非遗传承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史陈耀,市级非遗传承人、从事抖空竹表演多年的孙桂喜,扎灯大师曹真荣的女儿……现代快报记者获悉,3月29日中午,南京邮电大学新海燕策略研究办第三届非遗文化节,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手把手教大学生怎么做手工。
短短数秒 工艺美术大师陈耀就剪出了鸡生肖,寓意大吉大利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 教大学生做手工
剪纸艺术家陈耀,很多南京人都对他十分熟悉。他每年创意的生肖剪纸都见诸报端,送给人们新年好兆头。手握一把剪刀,在红纸上来回“飞舞”,短短数秒,一幅惟妙惟肖的剪纸画就展现在眼前。陈耀告诉大学生,他从小就喜欢剪纸。“从五六岁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50年了。你们别怕动手难,其实剪纸中有很多乐趣。”
陈耀拿今年的鸡生肖新海燕策略研究例,“我的创意都在脑子里,一幅鸡有时候光想怎么剪,要半个月时间。思路清晰了,真正在手头剪起来很快。”他边剪边说,剪纸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鸡生肖,寓意大吉大利、吉祥如意、鸡鸣富贵等等,还有老母鸡和小母鸡在一起的,寓意全家福……”
他说今年是南邮新海燕策略研究办非遗文化进校园的第三年,他也就来了三年。“我给大学生上课,我希望大家都有耐心静下来学习这门手艺。我自己当年就是一把剪刀闯天下,现在在南京不仅买房买车,还培养女儿读了大学。我们的大学生不一定要以剪纸为生,但可以作为乐趣,逢年过节时,亲朋好友遇到喜庆日子时,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一个吉祥喜字、福字贴一贴,都是美好生活的点缀。”
市级非遗传承人孙桂喜现场展示抖空竹
在陈耀剪纸展位的隔壁,市级非遗传承人孙桂喜正在教学生们如何抖空竹。嗡嗡地声响吸引很多学生前来观赏。孙桂喜说,他已经抖了53年空竹了。“我今年61岁了,从8岁开始,就学这门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他拿着一个空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这么多年,最擅长做空竹。“做一个空竹,有78道工序,需要用到毛竹、木板、糖树等材料。从采购竹子,到把竹子劈成一段段,然后浸泡,再上车床加工……”
市级非遗传承人孙桂喜做的空竹
他有些遗憾地说,现在年轻人低头玩手机的多,对于抖空竹、做空竹这样传统的手工艺不太感兴趣。“我们走进校园,希望大学生能了解这门手艺,学一学,哪怕作为业余爱好,让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
南邮开设非遗创业培训班 为学生提供免费学习平台
看到老艺人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们一个劲地感叹:“好厉害!”“大开眼界!”
南邮招生就业处王美霞老师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南邮从2015年开始,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宣传传统文化。“学校开设了剪纸、布艺、扎风筝、绳结等非遗创业培训班,3年来已经有300多名学生通过培训,也不断涌现出一些学生自己的好作品。”她表示,今年还将增设植物扎染等课程,为全校师生搭建学习平台。
在离非遗传承人展位不远的一条校园主干道上,现代快报记者看到,这里正在热火朝天地新海燕策略研究办“创意集市”活动。其中就有不少学生手工制作耳环、布包等卖给过往的学生。来自南邮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四学生许紫若说,自己已经在国家电网找到工作。做手工是业余爱好。“我从高中起,就痴迷手工,用一针一线缝制笔袋、零钱包、手机包、化妆包等,有时候朋友过生日,就手工做一个送给对方。大家都很开心。”
提到非遗传承人手工剪纸、做空竹,许紫若表示,自己之前也上过培训课。“感觉很有启发,就像大师们说的那样,在动手做的时候,人看似是静的,但是心理活动很丰富,创意都在脑子里,而且一件作品就是一个创意,一个故事,很有意义。”
另一位做耳环等首饰的女生陈若曦,就读南邮光电学院,也是一位工科生。她说自己对抖空竹、剪纸这样的手工也十分感兴趣。“就是特别能锻炼性情,能耐心做好一件手工,能得到大家认可,很有成就感。”陈若曦表示,跟非遗传承人比起来,自己的手工技艺还差得远,但那份热爱是一样的。“有机会我会去跟大师们学,就算不以此谋生,作为一种人生业余爱好,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