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烽火江苏 燃情岁月——南邮海外教育学院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15-07-24 浏览次数:2347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至:

    193777日,宛平县卢沟桥,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开始。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为牢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组织学生开展“烽火江苏 燃情岁月”抗战宣传活动。为更细致地了解实践活动地的抗战文化,学习抗日战士们英勇抗日的精神,南邮海外教育学院将学生队伍分为南北两队,于77日至712日到江苏各地进行走访调查,最后会师南京,拜访秦礼华老书记,并在雨花台开展了闭幕仪式。

    南北两队分别走访了了盐城、徐州、盱眙、泰兴、无锡、常州等地曾经参与抗日战争的老兵、抗日战争纪念馆以及抗日战争遗迹。同学们参观了抗战根据地及纪念馆,沿着历史足迹,重走抗战路线;采访多名抗战老兵,回忆过去艰苦抗战故事;邀请抗战老兵、烈士及战士家属和新一代的青少年,万人签名弘扬抗战精神。他们还在徐悲鸿纪念馆邀请诸多名家签名,参与了“抗战老兵回忆聚会”。拜访抗战伤残老兵,采访秦礼华老书记,学子们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了各项活动。

    一路走来,学生们贯彻落实抗战宣传任务,全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牢记那一段艰苦的抗战岁月。在活动中,各种年龄层的人都参与了进来。同学们既在儿童培训学校对年幼孩童进行过抗战教育,也在徐州第三中学给高三学生开展过抗战宣讲。

    在宜兴,恰逢央视徐悲鸿电视纪录片开机,许多国内的艺术家发现了这支抗战记忆小队,在得知同学们要在多个城市活动,纷纷主动要求在横幅上签字,向老兵致敬。 

    旅途中,同学们在各城市一路拜访了多名抗战老兵,聆听他们的抗战回忆。徐州的王司令、郭团长,宜兴的顾洪明、吴克勤都给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吴老的故事尤为让人动容,在其担任班长的两年中,队伍人员重组了3次,看着一批批的战友在战争中死去,吴老回忆起来仍旧是热泪盈眶。在最后一次战役中,5位战士被炮弹击中,当场牺牲了3位,一名战士少了胳膊,而吴老自己则失去了一条腿。多次战役之后,同村参军的17个伙伴,回来的只有3个人,而且没有一个是完好的。虽然吴老在军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但当同学们询问能否观摩一下的时候,吴克勤同志说:“军功章我一个都没有留下,每一个军功章对我来说,都是一段不愿再回忆起的故事,看见它们,我会忍不住想起那些老兄弟。”

    在南京,同学们还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南京邮电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今年已经是104岁高龄的秦华礼老人。

    当问到秦老最难忘的事时,他毫不犹豫地说:“那肯定是在电台连续工作88夜那一次。当时一共就3个保卫兵协助工作,高强度的工作下,同志们同时卧病不起,只能我自己坚持。刘伯承司令亲自派了专员前去购买特效药,等到同志们病好了能工作了,我才想起我已经连续工作了这么久。”但是在艰苦的生活中,战士们却表现出了高昂的斗志,秦老说:“那时候信号很不好,我们电台工作的时候,甚至需要每隔一段距离安排一个战士手拿天线新海燕策略研究高站好,但是战士们从来没人喊苦。电话线也是个大问题,我们经常切割鬼子的电话线供我军使用,后来鬼子学精了,把电话线埋入地下一米,可是咱们八路军更聪明,在埋入的电话线之间会有电线杆立在上面,我们就挖两个大坑,然后剪断电话线,慢慢地抽出来。”说到开心处,众人都发出笑声,好像又回到了那段燃情岁月。

    南京邮电大学重走抗战路线、寻访抗战老兵、纪念抗战胜利70年,怀揣着众多目标和责任,“烽火江苏 燃情岁月” 活动历时一周,南北两支小队在雨花台顺利会师宣告活动圆满完成。在活动中,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宜兴日报、凤凰传媒、瓢城网等媒体都对该活动进行报道。活动中经常会有素不相识的人加入进来,热情地帮忙,积极地在活动横幅上签字,向老兵致敬。

    历史不应遗忘,弘扬并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不言放弃是新时代的学子们应该具备的品质。只有以史为鉴,不断鞭策自己,学子们才能为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做出贡献,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献出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