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国际电信联盟的南邮人
赵厚麟教授高票当选国际电信联盟历史上首位中国籍秘书长
南邮成为国际电信联盟的首批学术成员单位
10月23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第19届全权代表大会上,156个成员国参与投票选新海燕策略研究下届秘书长,中国推荐的候选人、南京邮电大学教授赵厚麟,在首轮投票中即获得152票支持,高票当选新一任秘书长,成为国际电信联盟150年历史上首位中国籍秘书长,也是担任联合国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人的第三位中国人。
国际电信联盟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也是联合国机构中历史最长的一个国际组织,简称“国际电联”、“电联”或“ITU”,是主管全球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机构。
赵厚麟秘书长1975年从原南京邮电学院(现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毕业,1986年经原国家邮电部选拔推荐被国际电信联盟公开招聘录用为国际电信联盟专业职员。2009年荣归母校,应聘担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在当选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之前,赵厚麟已经在国际电信联盟工作了28年。
“有缘千里来相会”,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电信联盟的大楼里不时出现南京邮电大学教授的身影。他们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相关电信标准制定和通信网络的运营管理等研究工作。南邮副校长朱洪波教授从2008年起担任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第三研究组副主席。2011年,南京邮电大学成为国际电信联盟首批学术成员单位之一(另外4所大学是中国的清华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和突尼斯的两所大学)。2014年7月,南邮校长杨震教授出席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会议,并作大会讲话。
不断刷新纪录,倾力世界连通更关心祖国发展
赵厚麟在国际电信联盟的工作经历一直被外界认为是一个传奇。
赵厚麟入职一年后,成为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局成立以来第一位被聘用的中国籍终身职员。
赵厚麟七年中升了三级。他从P2级第一级别工程师做到了专业职员最高的P5级。这在国际电信联盟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1998年,赵厚麟担任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局长,改变了一直由西方发达国家人士形成国际电信联盟领导层的格局。2002年,赵厚麟以国际电联历史上罕见的高票数轻松连任,担任2003年-2006年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局长。
2006年,在有三个对手的情况下,赵厚麟“出人意料”地在第一轮无记名投票中以压倒多数胜出,成功当选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2010年,赵厚麟再次高票连任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2014年10月23日,在国际电信联盟第19届全权代表大会上,赵厚麟高票当选新一任秘书长。
在国际电信联盟任职期间,赵厚麟一次又一次令人“眼前一亮”。 1999年,赵厚麟代表国际电联与民间互联网组织IETF的众多代表对话沟通,两大组织从此合作融洽。国际媒体评论说这是国际电联史上的重大实践,在历史上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他担任电信标准化局局长的八年间,显著改善了国际电联的标准化环境,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标准化方面的差距。大部分标准获得批准的时间从1997年前的四年,缩短到两年。南邮老教授糜正琨1997年开始参加国际电信联盟的相关会议。他回忆说,2004年至2008年间成立“下一代网络”、“三网融合”专题研究组,电信界、互联网界和广电界的众多专家共同研究,分别用了两年时间,关于“下一代网络”、“三网融合”的相关国际标准就出台了。现在,一些急需的标准可以在最短五周内获得批准。
赵厚麟深知,科技创新的源头在大学和科研单位。他积极倡导国际电信联盟与学术界的合作,2011年国际电信联盟第18届全权代表大会上通过邀请大学和科研单位作为其学术会员参加国际电信联盟活动的重要决议,全世界有五所高校首批入选。
赵厚麟数次高票当选国际电信联盟高级官员,创造了奇迹。“背后是强大的祖国”,赵厚麟始终认为自己的成功应归功于“中国政府的信任”和“ 中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的鼎立相助。
赵厚麟担任副秘书长后,越发希望“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电信标准的制订,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他多次鼓励说,“在国际范围内,我们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这样会丧失很多机会,我认为,中国的电信业不能局限于走出去,更要在有能力的领域走到世界队伍的前面去”。可喜的是,中国自主开发的TD-SCDMA和TD-LTE已经分别成为 世界上3G和4G主要的技术标准之一,为提高全球的无线电频谱资源利用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将来就会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作为新任秘书长,赵厚麟表示将忠实履行职责,带领国际电信联盟创新发展,努力实现国际电信联盟宗旨,通过合作为全球信息社会提供卓越的服务,兑现竞选承诺:“更好的电信/信息通信,让人人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