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友报】让网络文明之花越开越艳
发布时间:2006-05-22 浏览次数:3824 文章来源:宣传部
分享至:

  访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震教授

  日前,京沪浙苏“大学生文明上网”考察采访的考察采访活动在南京邮电大学圆满落幕,四地9所著名高校的大学生向全国大学生发出了“文明上网倡议书”,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震教授。

  记者:最近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兴网络文明新风,为什么大家如此重视文明网络环境的营造,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何影响?

  杨震: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狂飙突进,给人们带来了一场从观念到行为的全新革命,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中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介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交际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大量的信息的同时,也存在了不少问题:涉“黄”、涉“黑”信息时有所见,低俗的文化借助网络沉渣泛起,西方价值观乘机渗透,网络欺诈屡屡得手等等。网络固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快捷性、私密性特点给网络系统监管工作带来了难度,容易造成青少年思想的畸形和行为的失范,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鉴于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建设,中央有关部委尤其是信息产业部先后颁布了许多行业管理规章,团中央,全国学联制定了《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最近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文明上网自律公约》。这次在以“让全球网络更安全”为主题的世界电信日既将来临之际,由信息产业部办公厅组织的京沪浙苏大学生“网络文明”专题考察采访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这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树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意义深远。我们南京市邮电大学为能与其他8所著名高校共同参与这一活动而感到荣幸。

  记者: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是青少年网民的主力军。在倡导和实践文明、科学、理性的网络系统生活方面,大学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杨震:促进网络文明,大学生责无旁贷。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历史和社会的重任,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引领时代潮流,走在社会的前列,他们是最敏锐、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代。因此,在维护和促进网络文明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理由、也有能力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成为青少年网民中的引路人,成为社会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和辐射源,为此广大大学生要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恪守《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信守“大学生文明上网倡议书”中的承诺,勇当维护网络安全的“卫士”和网络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构建一个负责任的网络社会的行动中做出表率。

  记者:南京市邮电大学作为一所以培养通信、电子、信息技术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己任的著名学府,在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后有什么打算?

  杨震:促进网络系统文明,南京邮电大学义不容辞。我校一贯重视网络安全和网络系统文明建设,并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我们以“技术”、“制度”、“队伍”为抓手,努力构建并完善校园网络安全监管体系。在技术防范方面,我们运用网络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以及关键字符过滤软件等,把好网络安全关;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制定了校园网络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了校园网BBS实名注册制、敏感时期24小时值班制、网络突发事件预警和防范机制等等;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的校园网络管理队伍和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校报、橱窗、横幅、标语、海报等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网络文明规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结合“校风建设月”、“基础文明建设月”、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是否需要网络诚信”辩论比赛、 “网络文明大家谈”、指导社区孩子文明上网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宣传和倡导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网络文明专题调查和学术研究,先后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互联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与对策》和省教育厅《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与思想教育进网络的对策》专题调研任务,以更好地指导网络文明建设。由于思想的重视,措施得力,我校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这次我校有幸成为京沪浙苏大学生“网络文明”考察采访活动的终点站,我想,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我校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的肯定和鼓励。终点意味着新的起点,我校将以本次活动为新的契机,将大学生网络文明工作长抓不懈。我们坚信,有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有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网络文明之花将会越开越艳。                            

                                                     作者及来源:主持人 申江婴 2006年5月22日  中国网友报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