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发布“世界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2023”和“世界人口高质量发展百强榜”
12月29日,人口高质量发展与评价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人口研究院、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团队发布“世界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2023”和“世界人口高质量发展百强榜”。人口高质量发展与评价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研究团队在充分梳理国内外人口发展相关理论,广泛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人口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人口素质、人口经济发展、人口生活质量、人口宜居环境与全民共享发展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价采用联合国(UN)、世界银行(WB)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公开发布的权威数据,全面分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可获得数据国家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对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位居前100的国家进行了排名。 与现有的人类发展指数(HDI)、社会发展指数、生活质量指数等人口发展相关的综合指数相比,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突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更加强调人口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遵循人口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评价人口发展在何种程度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向而行,评价现代化建设中“人口整体素质”提升目标的实现程度;
南邮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获批立项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 “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资助项目的评审结果,我校朱洪波教授牵头申报的集成项目“基于新型体系架构全要素按需协同互联的工业互联网集成系统及验证”获批立项资助,获批直接经费10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瞄准工业互联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握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创新工业互联网全要素互联的结构化组织机理、生产制造流程的柔性构造机制、产业链与价值链的网络化调控原理等基础理论与方法,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完成三个以上工业制造典型场景的集成示范验证,形成若干重大基础性原创成果,培养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和团队,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范式变革,为构建要素互联结构化、生产制造流程化、工业网络体系化的产业新生态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引领未来工业互联网的科学发展。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是在重大研究计划前期重点项目或培育项目布局和资助成果的基础上,围绕非常重要和有望实现突破的重点方向进行集成,集中优势力量,力争实现跨越发展,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前列或领先水平的项目,是该重大研究计划
南邮教师获评2022年度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最佳论文第一名
近日,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电力与能源学会,简称IEEE PES)组织了2022年度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IEEE智能电网汇刊》)最佳论文评选,从近三年该刊发表的千余篇论文中评出5篇最佳论文。岳东教授团队的论文 Multi-agent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HVAC Control in Commercial Buildings入选最佳论文(排序第一),南邮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余亮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岳东教授为论文通信作者,论文合作单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论文研究了考虑区域随机占用、热舒适以及空气质量舒适情况下多区域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量成本最小化问题。针对多重不确定性、多时空耦合、高维离散解空间、室内热动态性模型未知以及非凸不可分离目标函数带来的挑战,论文首次设计了基于多智能体注意力深度强化学习的暖通空调系统在线运行优化方法。所提方法无需知晓不确定性参数的任何先验信息和明确的建筑热动态性模型,具有高效性、鲁棒性和
南邮盛宇波教授、周澜教授成果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优秀科技进展
12月2日,2022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优秀科技进展项目公布,共70项成果入选十大科技进展、78项成果入选优秀科技进展。我校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盛宇波教授、理学院周澜教授和清华大学物理系龙桂鲁教授合作的“一步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项目入选电子信息领域优秀科技进展。项目论文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并获授权专利1项。项目研究取得了广泛国际影响。2022年项目论文发表至今被引用139次,是ESI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得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多个国际著名高校,包括费列兹伦敦奖获得者、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勋章奖”获得者等一批国际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撰稿:盛宇波 初审:黄丽亚 编辑:王存宏 审核:张丰)
南邮10项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
11月30日,2023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上海新海燕策略研究行,此次共授奖7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31项。 南邮共有10项科技成果荣获2023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我校作为牵头完成单位的赵海涛教授团队、邹玉龙教授团队均获得一等奖,再获该类科技奖项历史新突破。赵海涛教授团队获一等奖(右1)邹玉龙教授团队获一等奖(右2) 我校持续探索深化科研团队管理政策改革新路径,赋予领军人才自主组织团队、构建科研创新联合体,通过校内人才、学科、科研协同,以及与兄弟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协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完善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孵化。围绕学校优势学科研究领域,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显示度高、竞争力强的科技成果。加强奖项申报全过程服务跟踪管理,积极组织校外资深行业专家,加强对高级别科研成果奖申报质量把控,经同行评议、校内遴选,以质量为先,择优推荐,切实推动我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发展和不断突破。2023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南京邮电大学获奖名单获奖等级获奖成果获奖者获奖单位一等奖智能边缘网络技术及规模化应用赵海
南邮获批3项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11月2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评审结果,我校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郭宇锋教授主持的《高可靠多芯粒集成系统通用测试模型与关键技术研究》(资助金额257万元),唐为华教授主持的《超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掺杂调控和光电器件研究》(资助金额259万元),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王化群教授主持的《新型智慧城市多级数据中心可信并网接入内生安全机制研究》(资助金额257万元)获批立项,实现我校单年获批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立项数与经费数新高。 联合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与整合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促进有关部门、企业与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合作,培养科学与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相关领域、行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学校一直重视有组织科研攻关,加强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培育孵化工作的统筹谋划,积极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企业、区域发展需求,产出了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了南邮力量。(撰
南邮教师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
11月12日,2023年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落下帷幕,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陈燕俐老师课程团队和管理学院徐侠老师课程团队荣获全国一等奖,社会与人口学院周晶晶老师获全国二等奖、安荣荣老师获全国三等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陈燕俐老师课程团队获全国一等奖(左6)徐侠老师课程团队获全国一等奖(左7)我校获优秀组织奖 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已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和《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数据统计源,是衡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生态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届大赛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清华大学等30余个机构和高校协办。大赛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经初赛、复赛和决赛,本科赛道共决出特等奖10名、一等奖87名、二等奖145名、三等奖145名,26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学校一贯注重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建设,以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等重要赛事为载体,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以赛促改”,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新业态,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探
FlexMat国际期刊正式创刊
9月15日下午,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FlexMat国际期刊创刊会在南京新海燕策略研究行。 期刊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教授,共同主编、新加坡材料研究院院长罗贤俊教授和南京邮电大学汪联辉教授,期刊执行主编、南京邮电大学赖文勇教授,期刊副主编、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和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张华教授等,编委会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刘云圻和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等;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万林、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子建、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风益、中国科学院院士元英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顾宁、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小钢、厦门大学教授张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张新亮、南京大学教授陆延青、常州大学教授王建浦、南京邮电大学教授赵强、汪联辉、范曲立,东南大学教授游雨蒙、澳门大学教授邢贵川、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霍峰蔚、陈永华